1.十三五时期,国际形势会有哪些变化

2.201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总量是多少?

3.现在很多人投资原油,这个的好处是什么,比股票更有优势吗?

4.原油是什么时间开始的 ?

5.柴油的价格调整

2013年原油价格_2013年原油大跌原因

原油投资,即石油投资,是国际上重要的投资项目。国内个人参与原油投资主要通过

与石油的机构会员合作进行投资,一般不支持个人投资。

一、过去20年从国际上重要商品的交易情况上看,包含了黄金、白银、原油三种

商品。近20年,黄金的涨幅是3.34倍,白银的涨幅4.06倍,石油的表现要比金银的表

现更好一些,整体涨幅达到的6.9倍。所以,我们可以从数据上可以看到,石油的保

值、增值能力是好于贵金属的,在这之前是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的。

二、2011年年中开始到现在,贵金属整体价格走势呈明显下跌的态势,黄金

最高的跌幅达到了30%,白银也受制于黄金的影响基本维持同步的走势。但是在同一

时期,很少人关注的原油WTI恰恰走出一个相反的趋势,在保持向上的走势的同时,

整体的涨幅达到了16%。

三、那么原油的走势好于贵金属,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格局?一方面,石油

是一种,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做为稀缺性产品的石油,

越开越少,所以未来价格趋势就会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石油不同于贵金属,最大

的差异就在于石油本身是一种消费品,生产加工之后都是被消耗掉的。石油做为大宗

商品中最重要的产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原料,各国每年的消费量也是在逐年的增加

的。

以中国为例:2002年——2013年石油消费量数据上看,我国石油进口量2002

年——2013年,从6491万吨增长至28200万吨;石油消费量从2002年——2013年,从

22390万吨增至48700万吨,消费量整体翻了一倍,石油也是越用越少,因此价格肯定

会越来越高。

四、影响石油价格还有一点就是在开成本上,现阶段石油开的成本也在

逐年的增加。石油开成本的不固定,与各产油国的储量,包括产油国的地质结构是

息息相关的。比如中东地区,这片地区原油储量就相当的丰富,地质结构也相对

好一些。因此中东地区石油开的成本并不高,而且相对稳定。从这点上是稀缺

的国家不可比拟的,而且开的成本相对就要高一些。

比如:我国的青海油田,地处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上

看,开的成本大致在55美元/桶。另外在海上的油田开的成本还要更高一些。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大家应该很清楚的看到目前油价不断上涨的原因。回顾

过去的20年石油价格的走势(2007年——2008年极端行情忽略),油价整体保持的是持

续上涨的态势。那么20年间石油价格的上涨6.9倍,相当于每年都在上涨10%左右,对

于投资者来看还是很惊人的回报的。

十三五时期,国际形势会有哪些变化

目前找不到2013年全年的数据情况,仅有2013年半年报数据可供参考:

中石油原油产量达6282.31万吨,同比增长2.6%,油气总产量达9435.65万吨,同比增长4.4%。

中石化原油产量达2326.26万吨,同比增长1.61%,油气总产量达2985.85万吨,同比增长3.81%。

201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总量是多少?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

第一,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变化趋势不确定性增强,全球经济持续低速增长的可能性加大。本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世界经济呈现“东升西降”的态势。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这一态势更加明显,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由世纪之初的18%左右上升到2012年的31.8%。但是2013年以来这种状况出现了新的变化,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有所加快。2013年美国经济增速为2.2%,2014年达到2.4%,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5年和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将高于3%。

不过整体来看,发达经济体尤其是日本和欧盟复苏的前景尚不明朗。但是,部分新兴经济体受到资金外流、商品/能源价格下跌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等影响,经济增长放缓。未来美联储加息等将会进一步收紧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空间,增加其系统性危机爆发的可能。这些都意味着全球增长格局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

此外,近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基本金属价格等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各种工业制成品、生活日用品等价格相应疲软。

第二,全球生产组织方式正发生剧烈变化,价值链中制造环节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以代工方式融入全球价值链,但是主要从事低端环节。“十三五”我国制造业如何实现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攀升,这对作为全球制造大国的中国未来的产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第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低成本国家工业化使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双重挤压的形势更加严峻。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发达国家经历了“去工业化”过程,劳动力迅速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制造业快速崛起。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内容的“再工业化”政策,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凭借低成本的初始禀赋条件,以代工方式与国际经济接轨,吸纳了数以亿计的劳动力,并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十三五”时期我国在全球新的产业分工体系中将面临发达国家和低成本国家双重竞争压力。

第四,全球投资和贸易的规则酝酿新变化,全球化进程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化一体化的推进,全球投资和贸易规则正发生新变化。

第五,大宗商品价格将可能维持低位徘徊,增大了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的回旋余地,也给我国带来了收入的相对增加。能源领域,主要是页岩气、页岩油的开发推动了美国的能源自立,其对中东地区的原油依赖进一步下降,使得一部分中东的油气走向欧洲市场,挤压了俄罗斯的市场份额,也导致了原油价格的暴跌。原油价格由2014年初的近100美元/桶回落至年末的50美元/桶。

领域,矿石、大豆、金属、橡胶等重要大宗商品受我国需求减弱影响,以及传统大国希望通过出口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一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也希望尽快把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的影响,价格下跌明显。自2014年以来,矿石、大豆、金属、橡胶等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平均跌幅超过15%。这种趋势有可能继续保持一段时期,将增大“十三五”时期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的回旋余地,同时为我国带来了成本节约的红利效应,提高我国的相对收入。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环境

第一,我国将处于由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我国在2000年左右,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迈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2010左右实现了由从中低收入国家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不过,无论是按照汇率法还是按照购买力平价(PPP)标准,我国人均GNI在世界银行所列举的200多个国家中仍然排80多位(2012年数据),仍处于欠发达国家的地位没有改变。

与此同时,随着高收入社会的到来,人民群众的需求将更高、更加多样化,特别是对服务、对生态环境将更加关注。如何满足这些日益增长多样化的更高需求,将是我国“十三”时期乃至以后相当长时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二,我国经济处于增速的换挡期,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速接近10%。部分年份经济更是以高于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的阶段,特别是供给约束强化及房地产等长期需求峰值的到来,我国经济正步入增速换档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4.2%,其后逐渐回落,2013年和2014年分别增长7.7%和7.4%。“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不仅难以实现两位数增长,就是实现较高的个位数增长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增长速度的下滑将有可能加剧财政金融的风险,短期内还会加大结构性的就业压力。

第三,依靠工业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紧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取得明显进展,工业化成就突出,逐步确立了工业的主导地位。然而,2006年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开始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2013年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的比重。这些都表明中国正在步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未来许多工业品产量都将陆续达到峰值,工业规模继续扩张的空间将不断收窄。如果继续取数量扩展的增长模式,将会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导致投资效率更大幅度的下滑。因此,“十三五”时期我国实现产业转型的任务更加紧迫,迫切需要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规模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调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第四,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数量和成本优势将逐步削弱。劳动力丰富,工资水平较低长期以来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优势。然而,随着21世纪初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步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新阶段,我国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尽管我国仍属于劳动力总量大国,但是近些年来劳动力总量的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与之相伴的是劳动力工资的不断上涨。“十三五”时期仍将继续保持这种趋势,而且可能呈现加剧态势。这将削弱我国劳动力数量优势和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我国迫切需要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第五,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较大拉动作用将难以重现,经济增长面临需求约束将不断强化。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货物和服务出口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占GDP总量的比重达到30%左右。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口增速明显放慢,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高于20%的增长,回落到个位数增长,增速甚至低于GDP增长速度。展望“十三五”时期,一方面,从长周期来看全球经济正处在一个低速增长时期;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要素成本的快速提升,加上汇率的升值,我国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外部需求动力将在较长时期内呈现较弱的状态,这也将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需求约束更加强化,更加需要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第六,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艰巨,但是维持中高增速仍然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产能过剩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方面,传统产业中钢铁、水泥、有色、平板玻璃等都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如光伏行业也存在产能严重过剩。目前,风电设备产能利用率低于60%,光伏电池的产能过剩达到95%。需要强调的是,目前我国很多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可能不是短期产能过剩,而是从整个工业化、城市化历史进程来看的长期产能过剩,即供给已经达到或接近峰值。如城镇住宅需求,2012年实际供给已经达到900万套,据估计长期需求年度峰值约1300万套,2015年左右将达到峰值;汽车的长期需求年度峰值将在2020年左右出现;而钢铁、建材等重化工业产品的长期需求年度峰值已经或接近出现(刘世锦,2013)。因此,“十三五”时期我国产能过剩仍将存在,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艰巨。与此同时,维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速。因此,如何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并实现有效投资是我国必须解决重要问题。

第七,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但是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仍显滞后。从区域发展来看,2004年前后,我国区域差距开始出现缩小态势,尤其是以人均GDP反映的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反映区域相对差距的人均GDP对数标准差由2005年的0.256下降到2010年的0.231;“十二五”期间呈现下降态势,到2013年已经下降至0.215。尽管我国区域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但是我国劳动力、资本、商品等跨区域流动仍面临各种障碍,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制约了我国区域差距的进一步缩小。

第八,发展可持续性面临多重挑战。从可贸易的来看,原油、原煤等消费量的绝对规模和在世界消费总量中的占比持续上升,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从不可贸易的,无论是土地还是水来看,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严峻。

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占调查点位总数量的比例)为16.1%,其中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2.7%,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而在水污染方面,仅考虑传统三项污染物,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评价,2013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达标比例仅为60.7%。“十三五”时期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仍较面临较大环境污染压力。

现在很多人投资原油,这个的好处是什么,比股票更有优势吗?

全年进口原油2.826亿吨,成品油0.956亿吨。zd

2013年从沙特进口了5390万吨、安哥拉4000万吨、俄罗斯2435万吨。

2013年位居前10的原油进口国依次为:沙特阿拉伯、安哥拉、回阿曼、俄罗斯、伊答拉克、伊朗、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

原油是什么时间开始的 ?

投资原油的理由!

一、中国市场需求强劲 根据路透测算,预估2012年的石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4.7%至4.9亿吨。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研究所所长单卫国并在报告发布会上称,预计2013年石油需求增长4.8%至5.14亿吨,这一增速将高过去年。根据需求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综合考虑能源发展情况,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料在5.88亿吨,2030年则将达到7.0亿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大国,供给减少的速度快于新的原油注入市场的速度。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普通常识:如需求上升,价格会随之上升;但是如供应量增加,价格就下跌!当需求不断增加,供应却持续减少时,就预示了价格一定会上升! 石油输出国组织认为很强的作为向上调整的主要驱动力在中国的需求。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强劲的GDP推高了较去年同期80万桶的需求。如果中国的经济保持了持续的增长,石油需求应该继续扩大。

二、新兴市场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虽然中国的经济扩张吸引了世界的眼球,但其他几个亚洲市场增长速度同样出色。预计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自2000年第一季度以来,工业生沪肠高段薨灯胳犬供华产已加强,海外需求激增。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年率增长速度也是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巴西和印度的原油需求也迅速扩大,目前已成为显著增长的新兴市场之一。这些新兴市场对原材料保持旺盛的需求,包括对石油贪得无厌的渴望。由于发达的市场需求仍然不活跃,发展中国家似乎准备好接棒。

三、原油不只是燃料 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石油被视为一种能源,日常生活所需的动力源泉。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原油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作为投资性资产。石油多头认为,石油不仅是燃料,作为另一种资产,在对冲美元进一步疲软具备很强的意义。 虽然欧元和新兴市场近期的疲软也对美元需求有所增加,许多投资者仍对美元汇率长期命运表示担忧,仍然对通货膨胀率上扬的影响表示关注。由于石油是一个更受欢迎的避险方式,它不是简单地被汽车使用了。这种“投资状况”可以增加波动,同时也增加了对潜在买家的吸引力,大多数人很可能考虑在石油上开始投资。

四、国际能源署的乐观看法 金融时报2013年12月11日报道,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报告将今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预期上调13万桶至9120万桶,同时预测明年日需求量将较2013年增加120万桶至9240万桶。此次上调的主要原因是经合组织(OECD)中的发达国家对石油需求强劲,超过该组织此前预期。较为强劲的全球经济复苏的期望支持更高的价格预测,特别是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继续控制全球原油的供应的情况下,原油未来的上升空间可能更大。

柴油的价格调整

现货原油投资很早就有了,在国内最早是去年2月14日由北京石油推出的。今年初才兴起的,最近特别火热,值得肯定的是原油本身的价值和地位,投资优势显而易见,引得投资者们纷纷涌入。

近期原油价格出现暴跌,其价格仍然在承受着市场充足、库存增加与生产速度强劲的压力,继续在探底,近期内下跌趋势依然存在。但是,不管油价怎么下跌,原油投资还是这么受欢迎?紫寒从两个方面告诉你原油投资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首先,原油投资是一种趋势投资,一种价值投资,也是全球成交量最大的投资品种。然而低油价不可能长期维持走低,因此近期是投资原油的最好时机,虽然不知道未来原油的底部在何方,但目前的价格下逐步买入原油,获利的可能性非常大。每天晚间原油的行情波动也较大,而且原油喜欢走单边行情,非常好把握利润。所以对于原油下跌引发的投资热潮却不可忽视,不管国际原油行情如何,原油投资始终“高烧不退”。

其次,原油灵活的交易模式与成熟的交易机制,也是一大重要原因。它是一个全球市场,以美国原油成交价为价格基准,信息公开,报价透明,比起股票投资,原油算是一个拥有公平公开公正交易环境的投资品种。

国家发改委今日发布关于降低成品油价格的通知,决定自2012年11月16日零时起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其中汽油下调310元/吨,柴油下调300元/吨。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23元和0.26元。

据介绍,此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主要是按照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发改委称,9月1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受美国大选和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等因素影响,11月初,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和英国北海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价格分别跌至每桶85美元和105美元。截至11月14日,国内油价挂钩的国际市场三种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下跌超过4%,达到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边界条件。据此,国家决定及时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发改委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要组织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保持合理库存,加强综合协调和应急调度,保障成品油的市场稳定供应。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不执行国家价格政策的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2009年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一览:

2013年02月25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90元;

2012年11月16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310和300元;

2012年09月11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550和540元;

2012年08月1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390和370元;

2012年07月11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420元和400元;

2012年06月09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530元和510元;

2012年05月1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330元和310元;

2012年03月2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上涨600元;

2012年02月08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上涨300元;

2011年10月09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下调300元;

2011年04月07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500元和400元;

2011年02月2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350元;

2010年12月22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310元和300元;

2010年10月26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230元和220元;

2010年06月01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230元和220元;

2010年04月14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320元;

2009年11月1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480元;

2009年09月3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下调190元;

2009年09月02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300元;

2009年07月29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