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的通知

2.油价调整窗口来临 或持续“五元时代”

3.新一轮油价暂不调整 国内油价“5元时代”继续延长

4.现在油价在5块半,还能下跌吗?

5.拉锯战结束 国内油价是否将告别五元时代?

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预算分配比例_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是性基金吗

在2016年以前是没有天花板价和地板价一说的,直至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控设“天花板价”和“地板价”。其中调控上限(天花板价)为每桶130美元,下限(地板价)为每桶40美元。

即当国际市场油价低于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低,炼厂端可能产生的超额利润将计提风险准备金,央企由财政部征收,地方企业由地方征收。国际油价在40-130美元区间,汽、柴油零售价格随国际油价同涨同跌,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

扩展资料

按照现在的油价走势,短时间内,至少几个月或者半年之内,油价是应该不超过130美元的,但是石油是不可再生,全世界石油存储量是有限的,每开一点,石油就少一点,最后总有面临枯竭的那一天。

所以长远来看,原油价格肯定是一路看涨的,超过130美元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除非近几十年之内,能够发现一种高效新能源,完全替代石油。

我国的石油产量在380万桶/日左右,2019年我国的原油进口超过5亿吨,相当于1007万桶/日,进口石油是我国自产石油的两倍多。目前,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

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的通知

亏损有两个方面原因,

第一是肺炎,大家用油减少,导致储存油周期更长,成本增高,销量下滑。

第二是,会计口径的问题, 这个是主要因素,例如中石油存了2亿桶油,原理是45一桶,现在是11一桶,核算资产时候,这个就是亏损,资产贬值了嘛。所以亏损很正常。

一季度,“两桶油”合计亏损超过350亿元。为何在政策“保护”、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三次未作调整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巨亏?

亏损有多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

其一,一季度石油公司加工的原油是油价暴跌前进口的高价原油。为了保证生产稳定,石油公司必须事先消耗一定时期加工量的原油库存。从原油购到加工成产品销售的周期约为2-3个月。

3月初,沙特和俄罗斯就减产协议谈判失败,国际油价暴跌。3月7日收盘,WTI原油价格跌至41.2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45.27美元/桶,此后一段时间维持在40美元/桶。

3月17日,到了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期,按照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近10个工作日的价格变化做出调整。

换句话说,这时石油公司卖出的成品油价格挂钩的是4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为此,石油公司损失了约30美元/桶。

其二,在疫情影响下,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的销售量大幅下滑,不仅影响了营业收入,且延长了高价油的库存周期,这进一步影响了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

一季度,中国石油(601857.SH/0857.HK)亏损162.3亿元,中国石化(600028.SH/0386HK)亏损191.45亿元。两家公司的炼油、销售板块均现巨亏。

其中,中国石化炼油板块经营亏损257.94亿元;营销及分销板块经营亏损15.36亿元;化工板块亏损15.68亿元。

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亏损额为87.0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利润117.72亿元。

“两桶油”业务板块略有不同,受油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中国石油以上游勘探开发为主,由于国内油气生产成本较高,当原油价格处于低位时,其上游业绩会受到较大冲击,中下游会有盈利;油价高时,上游则受益较大。

作为全球最大炼油商,中国石化则以炼油和成品油销售为主,90%的原油依靠进口。油价低时,其原料成本降低,中下游会因此受益;油价高时,业绩受损较大。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两种极端情况会令石油央企出现政策性亏损。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徘徊在20美元/桶附近,甚至一度出现“负油价”,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三次未作下调。

不调价的依据来自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当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调控下限时,成品油价格不调整,金额以风险准备金的形式上缴国库。

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的“天花板价”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同样导致“两桶油”出现政策性亏损。

2008年7月,国际原油价格创下 历史 最高点147美元/桶。WTI和伦特原油全年平均价格分别为100.06美元/桶和.26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上涨了38.66%和34.37%。

彼时为了稳定物价,成品油价格并未同步进行大幅上调,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倒挂,石油公司出现政策性亏损。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曾表示,成品油价调整设定上下限,主要是考虑中国既是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油价过高、过低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2008年,在国际油价均价在100美元上下,国内成品油价格6.3元/升左右。中国和三家石油央企为此“补贴”1652亿元。

国际油价在2008年登顶 历史 峰值,中国石油利润却同比下降22%;中国石化炼油业务亏损615亿元,利润同比下降47.34%。

因此,石油央企的盈亏并未和国际油价的涨跌完全同步。只有当国际油价运行在40美元/桶-130美元/桶之间时,石油央企的盈亏和市场表现较为一致,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或者高于130美元/桶时,政策端的影响便会显现。

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油企也投资了海外的企业,并且大部分的海外投资的石油也在国际市场销售,建议你可以看看这个

s://.ixigua/i6820317340387770893/

油价和两桶油的业绩长期以来是很的人所诟病的,特别是有车一族和炒股的,两桶油作为央企背负了很多的任务,维持稳定、税收、战略储备、能源安全等,我国定了一个地板价,每桶原油跌到40美元时国内油价不再调整指在保护石化油服、石油开踩等国内相关产业链公司,当然作为央企它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前几年出现的各种油老虎让国人对它们的印象差到了极点,潜意识里认为两桶油里还有很多老虎、苍蝇,造成了信任感缺失。

国际油价跌到了负数并不是现在去拉油别人倒给你钱,负油价的产生是资本的博弈,是美国资本挖韭菜根的一件事,利用油轮稀缺,储存已满,时差,规则等,对参与石油期货资本的收割,两桶油的成本对油价变化是不敏感的,因为石油不能长期大量无损化的储存,所以都有库存,中国的石油储备在60天左右,所以原油的价格变化要持续60天以上才能体现出成本的变化,如果油价在20美元左右持续到年底,两桶油的业绩就不会亏,石油、烟草、银行、电力、是国家支柱性产业,他们税高点、利润多点,其实是国家的须要,关乎国家大事我们不应该抱怨,而是多一点支持!

最近有人在问,为什么国际油价都那么低了,最新公布的季报显示中国的两桶油一季度还亏了360亿元,差不多以每天4亿元的速度在“烧钱”?其实答案很简单,两桶油作为我们国家的超大型国企,其经营范围除了炼油、卖油之外,还有其他业务,这中间包括石油开、石油钻井,石油工程建设等,可以说包圆了整个石油行业的上、下游;而这些业务很多都是重资本,高技术密集、高劳动密集的产业,这些产业需要相对合理的油价作为支撑,才能获得利润。我们可以对比下美国的页岩油企业,他们目前的油成本和两桶油差不多,都是40-50美元/桶。自从油价跌到40美元以下之后,美国页岩油企业是亏得厉害,很多都陷入破产的境地。

 那么两桶油为什么亏损那么多呢?老易特意找了下他们各自发布的一季度季报,其实里面说得很清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上或者证券软件上去查询。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易花3分钟时间简单帮大家梳理下两桶油亏在了哪里――

 先说中石油的季报,季报显示中石油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总共亏了 133.49 亿元,,归属母公司利润净亏损162.30亿元,亏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一季度由于疫情严重,部分产能转为喷绒布等防疫物资生产,导致炼油和化工板块经营亏损87,02亿元,其中炼油业务亏损62.92亿元,化工业务亏损24.1亿元。

 2,受到成本品价格下跌和市场需求下降影响,成品油销售亏损165.93亿元

 3,销售进口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亏损39.33亿元。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最主要的亏损集中在油气营收减少和成品油销售额下降,光这两块就亏损超过300亿元。(当然也有盈利的业务板块,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为全部列出)

 我们再来看中石化亏在了哪里――

油价调整窗口来临 或持续“五元时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物价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2013年成品油价格机制修改完善以来,运行总体平稳,国内成品油价格更加灵敏反映国际市场油价变化,保证了成品油正常供应,促进了市场有序竞争,价格调整透明度增强,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14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石油市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成品油价格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问题。鉴于此,经研究,决定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并进一步推进价格市场化。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一)设定成品油价格调控下限。下限水平定为每桶40美元,即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再下调。

(二)建立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调控下限时,成品油价格未调金额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设立专项账户存储,经国家批准后使用,主要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及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等方面。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三)放开液化石油气出厂价格。液化石油气出厂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四)简化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发展改革委不再印发成品油价格调整文件,改为以信息稿形式发布调价信息。

供军队用成品油价格按既定机制计算确定;航空汽油出厂价格按照与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汽油供应价格保持1.182:1的比价关系确定,均不再发布。

二、印发《石油价格管理办法》

根据近年来《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实施情况及此次成品油价格机制完善内容,修订并形成《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三、做好相关配套工作

(一)确保市场供应。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公司要继续发挥石油企业内部上下游利益调节机制,组织好原油和成品油生产和调运,保持合理库存,加强综合协调和应急调度,保障市场供应。

(二)维护市场秩序。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自觉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价格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维护成品油市场稳定。

(三)加强市场监测。要加强成品油市场动态和价格监测,密切跟踪新机制运行情况,积极协调解决机制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取应对措施,确保新机制平稳运行。

(四)做好宣传解释。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正面引导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完善机制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附件:《石油价格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6年1月13日

新一轮油价暂不调整 国内油价“5元时代”继续延长

随着经济的复苏,全球原油消耗量、需求量攀升,进入5月份,原油价格逐步反弹上涨,布伦特原油报价曾一度突破40美元一桶。

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和《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征收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当国际原油价格突破"地板价"40美元,国内成品油价格(包括汽油和柴油)将进行调整。因此油价调整窗口将于6月11日开启,国内成品油价格或将迎来年内首次上涨。

国际油价下跌,因美国原油与燃料库存增加,重新引发供应过剩以及全球最大原油消费国美国燃料需求下滑的疑虑。一些分析师担心,市场上涨过多且过快,且全球疫情形势仍不乐观。

北京时间15:56,NYMEX原油期货下跌2.03%来到了38.15美元/桶;ICE布伦特原油期货下滑1.68%达到了40.49美元/桶。两大原油期货合约周一(6月8日)都升至三个月最高位,分别达到了40.44美元/桶和43.33美元/桶。

6月11日24:00,又是国内成品油的新一轮调价窗口,在5次调价窗口不做涨价后,上周国际油价曾短暂的突破了40美元,但近日一直在40美元以下波动,所以,这一次很大概率油价继续搁浅不会涨价。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明晚油价很可能会继续不做调整,而成品油价格依旧是最近4年来的低点,"五元时代"将再次持续。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现在油价在5块半,还能下跌吗?

3月31日,国内油价进入调整期,由于本周期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原油均价低于40美元/桶,国内油价暂不调整。未调整部分将按照《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4月始,沙特阿拉伯继续加大石油产量,让原本的国际原油市场充分饱和,美国原油价格已跌破每桶20美元,创18年来的新低,截止3月30日,国际原油综合变化率下跌33.52%,预计对应下调幅度为每吨1210元。从一段时间来看,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或将继续下跌。对于国内来说,国际原油价格仍低于40美元/桶,触及调整“地板价”,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将不再进行调低。

进入4月份全球原油产量增加,受疫情和石油库存增加,国际原油市场不利于缓和原油供应局面,同时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预计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将减少2600万桶。

随着原油需求量下探、沙特和俄罗斯的原油产量增加,国际油价或将继续下调,国内虽然进入新一轮油价调整,鉴于国际油价走势下滑,本次国内油价将继续触发保护机制“地板价”而不作调整,我国汽油的“5元时代”有望持续一段时间。

部分地区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拉锯战结束 国内油价是否将告别五元时代?

没有天花板,有地板,可冲天,但不能入地!

不管国外油价是否下跌,中国的油价不会下跌了,这个月油价大概率是会上幅一些的

首先我们来探讨油价下跌的几个因素

首要因素就是国内外疫情 ,这个是最直接的体现,全球工业运输业损失惨重,导致对于能源的需求严重下降,但是根据最近的新闻数据,美国确诊患者单日新增首次降到2w以下,表明疫情形势在进一步向好。

其次,本次油价暴跌的原因就是沙特与俄罗斯的石油大战。 在疯狂打压原油价格 ,石油产量剧增,销量却锐减,这中间的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暴跌,但是在前不久,也召开了会议,联合减产。此到此告一段落,中间有个小插曲,就是原油期货市场油价一度跌成负的,买一桶油还要倒找价格,当然,这是开玩笑,原油价格暴跌的背后,是经济的严重下行。

最后就是,国内油价是受控制的,我们用的油都是成品油,上述谈的是国际原油市场。 国内市场是两家巨头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况且国内还有很多油田在开,开成本都很高而且一经开,不能停止的,所以,低油价的背后,是这些开公司濒临破产,石油工人面临失业,国家出于基本面考虑,也会稳定油价,不至于剧烈波动。

综上所述理由,本次油价下跌应该告一断落了,进一步下跌动能不大,况且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原油价格已经大幅度回升。

瞧你这问题问的?

油价降了,油桶不就涨价了吗

中国油价不跟国际接轨,涨一块叫微涨,跌5分叫暴跌。反正我不关心油价,关心也没用,油价涨跌加一箱油也差不了多少钱。

了解了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 "十个工作日一调"原则,你就会明白这个价格再不会下跌了。

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根据国际油价价格的走势,每十个工作日调整一次,在十个工作日日,国际油价累计是上涨的,国内油价就上涨调整一次,在十个工作日日,国际油价累计是下跌的,国内油价就下跌调整一次。

但当汽、柴油的涨价或降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折合到每升调价金额不足5分钱,为节约 社会 成本,零售价格暂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设定成品油价格调控下限。下限水平定为每桶40美元,即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再下调。

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调控下限时,成品油价格未调金额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设立专项账户存储,经国家批准后使用,主要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及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等方面。

油价不可能很便宜 有个底部价,就是可以便宜也不会降 怕司机不加油 等更低价。

国内有四十美元底部价,基本目前是最低价了。

不会跌了,撑着低油价,赶紧加满油,地板价

油价应该在现有价位,在下降一元左右,才能让人们接受吧

据央视 财经 此前报道,4月15日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再次开启。按照《石油价格管理办法》,本轮周期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原油均价低于40美元/桶的“地板价”,国内油价将不作调整,这也是连续第二次不调整。

未调整部分将按照规定,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回顾以往,在2016年的国际油价下跌中,国内成品油调价曾因“地板价”机制出现“六连停”。

也就是说我国油价不会再下调了,目前已经是最低价格了。

2020年4月15日2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将重新开启,受原油产量以及疫情等多方面因素,此次成品油窗口期的价格或将继续保持该点位不变。

一个月前,沙特与欧佩克组织等协商未果,决议大幅度调低原油价格并提升整体产量。此等“断腕”之举,让国际原油价格跌的比矿泉水都低,而国内的油价也随着世界油价走势创下了近几年成品油新低。以北京为例,截止4月14日92号汽油价格普遍在5.5元。

沙特作为这次原油战役的主导者,虽然在当初决议“开战”时有点意气用事,但是冲动过后还是要理性的臣服于市场浪潮。在西方复活节的当天(北京时间4月12日),欧佩克与其石油生产盟友正式达成历史性协议,按照协议规定,23个国家承诺向全球市场总计减产0万桶/日的石油供应量,占到原全球石油产量的13%以上。至此,国际原油价格战正式画上句号。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有点坐不住,我管你什么原油战争,我只关心国内汽油涨不涨价。

在欧佩克会议上,各国经过多次探讨达成减产协议,今年5月至6月的减产规模为日均0万桶,7月至年底减产规模将降至每日770万桶,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减产规模将降至每日580万桶。这也是欧佩克机制成立以来达成的最大规模减产协议。

这个协议达成后,国际整体油价有了阶段性涨幅,但却仍处于低位运行状态。截至目前,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和英国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未超过40美元/桶这一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控的“地板价”。这个价格意味着,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将继续搁浅,加油价格不会发生变化。

什么是地板价?

中国作为石油进口消费大国,油价的稳定性关乎着整体市场经济运营的平稳。石油作为大宗消费之父,过高或过低都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

从3月以来,国际油价处于非常不平稳的阶段,波动较大,致使国际经济层面上出现了诸多“恶果”。

早些年,国家为了预防这些不良市场现象,对油价设置了“地板价”和“天花板价”,设置“天花板价”,能维护车主和消费者利益,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时,避免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幅过大;设置“地板价”,有利于维持石油行业上下游企业的正常运转,保证正常市场供应。当触发“地板价”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未调金额全部作为风险准备金,上缴国库,主要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等方面。

国家发改委还对石油“地板价”40美元/桶做过解释:“是综合考虑国内原油开成本、国际市场油价长期走势,以及我国能源政策等因素确定的。据相关机构统计,国际主要石油企业的平均原油生产成本在每桶40美元左右,因禀赋等原因,我国原油生产成本更高。生产成本是决定国际油价长期走势的主要因素。目前看,将每桶40美元设定为调控下限是合适的。”

结语:从年初至今,中国成品油价格出现了“三跌三搁浅”的尴尬局面,从百姓用车的层面看这是个利好消息。目前WTI、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依旧处于40美元/桶下方,并未达到国内市场的“地板价”,因此可试推测出4月15日24时这次油价窗口或将仍处于5元时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