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货豆油的涨跌和什么因素有关?

2.豆油和豆粕的价格关系

3.多个“消息”来袭,豆价表面大跌,但实则“戏很多”!咋回事?

大豆油价最新消息2015_大豆油价最新消息2015

最近两年,因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大家普遍感觉到了工作不好找,钱难赚,不少以前在城里打工的农民都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返回了农村。

可实际上回了农村,日子也不好过,虽然粮价有所上涨,但化肥价格的上涨,人工费用的增加,以及租用机器价格越来越高,种地的收益也非常有限。

好消息是,这一现状目前有所改变,油价下跌,尿素也降价,更关键的是7月农民还有望领取到两份补贴,其中一份会直接打卡,具体是什么情况,我们看一下。

国际油价大幅下降

6月17日纽约商品7月交货的轻质原油和8月交货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下降了6.83%和5.58%。

6月18日,综合原油变化率下跌至-0.21%。

致使国际油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多国央行加息引发的经济衰退担忧给油价施压,此外美国方面释放原油储备和对石油巨头加税也是导致国际原油降价的愿意之一。

虽然,目前原油降幅约15元/吨,还未达到下降50元/吨的标准,如果此时国内调整油价将会是不涨不跌,但这才过去本轮油价调整周期的三个工作日,按照目前的局势走下去,接下来的7个工作日下降35元/吨完全是有可能的事情。

目前国内92号汽油价格维持在9.3元左右,95号汽油价格维持在9.8元左右,这一价格让车主倍感压力,有车主表示,“厂内二十多人,只有自己一人开车上班,其他人全部改为骑电动车,甚至不惜骑行40多分钟来回奔波。

尿素也迎来大幅度降价

据报道,本周国际大多数地区和大多数产品的氮价格暴跌,巴西小颗粒价格下调近100美元一吨,波罗的海大颗粒港口离岸价下调90-110美元/吨,国内尿素主流地区出厂报价也下调80-100元/吨。

业内人士分析,国内尿素价格下跌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尿素降价,利空情绪传导至国内,另一方面是国内尿素需求进入空档期,加上国内尿素日产量持续高位运行,尿素供求反转,开启下跌模式。

目前山东地区中小颗粒出厂价位3100-3120元/吨,河南地区中小颗粒出厂价为3080-3120元/吨,安徽地区小颗粒主流出厂价为3220-3320元/吨,陕西中小颗粒主流报价为3120-3240元/吨。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尿素市场呈现多头利空的局面:1、农业需求减弱,2、悲观情绪引导,经销商和企业不再囤货,3、国际尿素价格持续走低,4、尿素产量高位运行。

预计后续尿素价格会继续下跌。

7月,农民有望领到“两份补贴”

由于种地成本的增加,粮价的上涨并未给予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收入,如果国家能及时给予农民补贴,那么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好消息是,7月份农民有希望领到两份补贴。

第一份补贴就是粮补,正常情况下,粮补都是在7月开始陆续发放,只是因为各地经济条件不同,粮补的金额也有所差异,有的地区高,有的地区低。

比如浙江丽水龙泉市规定,种植稻麦50亩以上,每亩有200元补贴,而种植30-50亩,每亩有150元补贴,低于30亩则没有补贴。

三门县的补贴金额高一些,种植稻麦50亩以上,每亩可以领取320元的补贴。

相比较而言,内蒙古乌兰浩特的粮补就更亲民一些,没有种植面积的限定,种植大豆有320元/亩的补贴,种植油菜有30元/亩的补贴,种植马铃薯有150元/亩的补贴。

随着粮补发放时间的临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区下发具体的粮食补贴执行方案,笔者也将会持续跟进,跟农民朋友分享第一手补贴金额的更新。

第二份补贴是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为了应对化肥价格的上涨,在今年的3月和5月国家分别发放了两笔共计300亿元的一次性补贴,用于减轻化肥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负担。

农民种地除了要承担各种成本之外,还要承担自然灾害带来的高风险,虽然现在的科技发达了,干旱、洪涝、蝗虫等灾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但种地靠天吃饭的本性并没有变,南方多雨、北方高温干旱已经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专家预测今年夏季我国降雨将会比往年同期更高,台风的发生数量也会增加,这些都会给农民种地收益造成较大影响,为了将自然灾害对农民的影响降至最低,财政部下达了农业生产救灾资金6.73亿元。

不过这6.73亿元属于专款专用,并不是每一个农民都能领到,其主要是用于支持黑龙江、吉林、广东、广西、湖南等25个省用来购置水稻和玉米害虫、红火蚁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所需的农药和药械物资的,用以防止病虫害的扩散传播,为保障秋粮丰产丰收提供有力支撑。

现货豆油的涨跌和什么因素有关?

大家知道,自新年以来。成品油价是来了一个九连涨,那气势不得了啊,非常的壮观,当然,这样的气势不可能会一直存在,这不,将迎来,首次下调,按照对应的下调政策,这个下调幅度一般在230元/吨,当然,看起来这个价格也不是很大,不过对于广大司机朋友而言,下降总比上涨强的多,能省一点是一点啊,毕竟积少成多把,当然,如果大家想通过靠油价来控制自己汽车消费,那肯定是不现实的,真正控制汽车消费的主要因素还是要从自身出发。

首先是从油耗控制来下手,大家知道,在汽车消费中,汽车燃油费是整个汽车消费中费用最大的一部分,当然如果大家真的指望靠油价下调来控制这个费用,这个肯定是不现实的,真正较为实际的方法还是需要通过控制汽车油耗来改变,真正的用油费用情况,那么如何控制油耗呢?莫非就是从这几方面出发,一方面是通过控制自己的驾驶习惯,另一方面是通过优化汽车保养,这样通过这两方面,可以综合优化而提升整个汽车油耗情况,而实现油耗控制,燃油费用控制。

其次是选择新能源汽车,是啊,对于汽车来说,汽车燃油是汽车消费的大头,如果汽车不以燃油作为主要燃料,那么自然这就可以为自己节省很大一部分费用,所以大家要控制这个费用,就可以选择新能源汽车,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选择很多,对于大家而言,非常的不错。

当然,我们用车的目的是为了给我们自己方便,能够以最小的成本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方便那肯定是最好的,所以也希望通过这些方法能够为我们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豆油和豆粕的价格关系

影响豆油价格的主要因素有以下8个,分别如下:

1、供求关系;

2、宏观经济(政策法规,通货膨胀,货币汇价:主要是美元,利率等);

3、国际政治因素(地区争端,战争) ;

4、相关市场的联动性(黄金,外汇(主要是美元),股票) ;

5、投机活动和国际游资;

6、心理因素(交易者对市场的信心程度)通常认为都是以上因素还有一种观点是老师傅说的相当精辟;真正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东西记住只有一个:资金。资金是否进入了原油市场或者资金是否从原油市场抽离。资金可以分类为:供求的资金、炒作资金、避险资金;

7、供求资金,就是需求,市场上的正常需求;

8、炒作资金,一旦价格超过了供求关系,偏离了正常价值。或者一个超常波动的出现都是供求资金的进出造成的。

多个“消息”来袭,豆价表面大跌,但实则“戏很多”!咋回事?

100%大豆=18.5%豆油+80%豆粕+1.5%损耗(近似等式)。即大豆榨豆油,同时形成副产品豆粕,三者的供需变化会传导到另外两者的价格变化上。

每年大豆的产量都会影响到豆粕的价格,大豆丰收则豆粕价跌,大豆欠收则豆粕就会涨价。同时,豆油与豆粕之间也存在相互关联,豆油价好,豆粕就会价跌,豆油滞销,豆粕产量就将减少,豆粕价格将上涨。

大豆压榨效益是决定豆粕供应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压榨厂商而言,当利润高时,厂家就会扩大生产,增加大豆需求,此时豆粕和豆油的供应相对的增加,这将导致大豆价格的相对上涨以及豆粕、豆油价格的相对走低。同理,当压榨利润过低甚至亏损时,厂家就会缩小生产规模,这时大豆的需求就会减少。作为后续产品的豆粕和豆油的供应必然的也在减少。

据于此有个经典的跨品种套利策略——压榨套利策略。压榨套利包括大豆正向压榨套利和反向大豆压榨套利。当压榨利润高企时,投资者可买入大豆同时做空豆粕、豆油的来进行套利,这一市场行为被称作正向压榨套利;当压榨利润低薄时,投资者可卖空大豆同时买入豆粕、豆油的来进行套利,这一市场行为被称作方向向压榨套利。

温馨提示:请远离非法集资、违法配资、代客理财、虚或误导性宣传/诱导交易、非法咨询/喊单、提供交易软件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期货公司总部,欢迎追问!可降低交易成本!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在大家都在收藏小麦、玉米的时候,大豆市场发生了较大的波动。

总体来说,国际大豆价格突然大跌,带动着国内大豆也开始回落,并且随着国内大豆拍卖不断,使国内大豆市场走势扑朔迷离。

那么,都发生了哪些事呢?

1、美豆下跌

美豆跌了,这是一个比较强烈的信号。

因为当前全球大豆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美豆的身上,一方面国内大豆依存度一直高达80%以上,另一方面南美大豆受严重的干旱天气影响减产基本已成事实,巴西、阿根廷等都下调了大豆产量预期,甚至巴拉圭这个全球第四大大豆生产国将产量下调了一半,并且已经开始从其他国家进口大豆了。

所以,全球的大豆都集中在了美豆身上。

然而,就在这时,美国宣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炸了锅。

据报告显示,由于化肥价格高涨,美国农民已不堪重负,更倾向于种植大豆而弃种玉米,一般来说,大豆所需要的化肥大约只有玉米和小麦的一半用量。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农民更倾向于种植大豆。

报告显示,2022年美豆种植面积为9095.5万英亩,高于之前市场预期的8872.7万英亩。

而美豆季度库存为19.31亿蒲式耳,同样高于之前市场预期的19.01亿蒲式耳。

于是,受此影响,美豆价格暴跌。

2、天气干扰

不过,显然市场很少会出现单边的行情。

在美豆种植面积增长的利空下,另一则消息却使大豆的走势变得扑朔迷离。

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对该国4-6月天气预测中提到,干旱及高温的天气可能会同时发生。

这意味着,大豆的长势将受到威胁,这无疑成为未来一个天气炒作的绝佳题材。

这也为大豆近弱远强奠定了基础。

3、供给增加

通常来说,我们的粮食市场相对独立,因此受国际粮价影响并不明显,但大豆是一个例外。

在国际大豆风云波动的时候,国内大豆也出现了较大波动。

近日,国内大豆连连下跌,这为国内大豆的走势也蒙了一层面纱。

国内大豆下跌首先的一个原因就是市场对于4-5月份到港大豆的庞大数量担忧,于是纷纷抛售现货,再加上政策性大豆的持续拍卖,也使得大豆供给短时增加,豆价下跌。

另一方面,在今年“扩大豆”的政策下,大豆的播种面积有实质性的增加,这也加剧了大豆供给增加,豆价上涨无力的阴影。

虽然表面上看,大豆的利空较多,但是新农观认为,并不能因此认为大豆大势已去,大豆仍然有很强的上涨动力。

一是虽然大豆种植面积增加是事实,但是大豆的亩产与玉米相差较多,通常农民会用好一点的地来种植玉米,而价格相对便宜的土地才用来种植大豆。

虽然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是要知道这是在去年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均有所下降的基础上而言的,再加上三大主粮的安全要保证,因此不会为了种植大豆而牺牲主粮的产量。

这意味着,大豆的增产相对有限。

二是从全球来看,大豆的供给依然持续紧张。

虽然美豆扬言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现在刚4月初,就此判断还有些过早,不排除后续会发生变动。

而且更重要的是,当前油价高企,美国生物燃料仍然需求强劲。

资料显示,2021-2022年度,美国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豆油总量为485万吨,同比增加了21%,占美国豆油总产量的约41%。

这也意味着,在生物燃料的强劲需求下,美豆后续的走势显然不会是风波浪静的一边倒的局势,注定要再起波澜。

所以,大豆的“风波”显然还未真正开启,再加上当前春播在即,农民种植作物其实补贴方面影响有限,更主要的是受价格影响较多,因此在全面增扩大豆的基调下,豆价也难有大跌。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