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石油价格_2011年石油价格是多少
1.2011年有关经济的时事政治?
2.是不是石油一涨价,就要地震? 中国发改委说汽油涨价,肯定会有地震发生 是这样么?
3.地球上的能源还够我们开多少年?有统计吗?包括煤、天然气、石油、等等。
4.有谁知道2011年的大事呢?
5.原油价格走势的波动周期及特点?
援引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国营新闻机构新华社报道到:2011年上半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从去年的55%上涨至55.2%。
中国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石油消费量环比上涨10.3个百分点,至1.98亿吨,在此期间,石油进口量上涨11.3个百分点,至1.07亿吨。
中国工程院院士童晓光预测:考虑到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到202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达到60%,到2030年达到65%。
专家向新华社表示:中国对进口石油的高度依赖严重威胁到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应该加强能源管理确保未来的供应。童晓光也表示:中国应该为石油消费量设置上限,并取措施把消费量控制在上限范围内。
一份中国工程院关于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的研究报告显示:截止至2030年,即使是做最低的预测,中国每年的石油需求量在6.44亿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学会表示:2011年到2015年期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及减少排放量的目标,中国表面石油消费量(相当于产量+净进口量)的增长速度预计下滑至5%。与2006年-2010年期间的7.7%的年增长幅度形成明显对比。
该协会的信息市场营销部的负责人范德彪向中国日报表示:“我们预计2011年中国表面石油需求量(包括国内产量、进口量但不包括出口量)将环比上涨6个百分点。”
中国石油大学的教授董秀成(音译)警告中国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增长速度已经超出了整体的经济增长速度,这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耗能工业。
国际能源署上周发布的月度石油市场报告显示:全球石油需求遇冷,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需求量下降,中国5月到6月,石油需求量下降1.5个百分点。
2011年有关经济的时事政治?
2008年7月创下接近150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纪录。
受亚洲金融危机、需求下降以及OPEC不适时宜的增产,布伦特原油价格从19年1月的24.53美元/桶下降到1998年12月的9.25美元/桶的最低价。然后从1999年3月开始反弹并一路攀升,2000年8月突破30美元/桶,2000年9月7日最高时达到37.81美元/桶,短短18个月涨幅达3倍之多,创“海湾战争” 以来的油价新高。2003年之后,油价更是一路持续上涨,终于在2008年7月创下接近150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纪录,并在5个月之后的2008年底戏剧性地下挫到40美元以下。
是不是石油一涨价,就要地震? 中国发改委说汽油涨价,肯定会有地震发生 是这样么?
4月上旬,布兰特原油价格超过126美元一桶,纽约的石油是113美元以上,我们国内的油价也正顺着这个潮流调高。正在调高过程当中,出了一个重大新闻,今年第一季度,我们是6年来第一次出现贸易赤字,贸易赤字并不严重,大概只有10亿美元。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很不起眼的
事,其实一场史无前例的石油大战正在酝酿。如果事先不作防范,我们将像2008年的俄罗斯一样会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炒家的狙击,这是我最担心的。
两大担忧
近几年我们楼价涨,艺术品、奢侈品等等狂涨,这些东西的涨价看起来就是一个发烧的现象,它是一个表面现象,而驱动这些涨价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第一就是中国的制造业危机。以奇瑞汽车为例,奇瑞做一台汽车才赚132元钱,这个危机是我多年来一直呼吁的,而这也是一切泡沫的主要成因。第二就是拉动型经济。2008年金融海啸发生之后,我们推出了包括4万亿、10大产业振兴方案在内的一些刺激经济的,成功地拉动了经济,可是我们的刺激却让外国人赚翻了天。比如说2003到2008年,我们总共投入2万亿元建设铁路,大概有2000亿元进入了外国人的腰包。由于这种拉动型经济,造成了对原材料的需求突然猛涨,这就暴露出了我们今天的重大的危机。为此印了73万亿元的货币,比美国还要多30%,结果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的实体经济与老百姓的资金没有好的投资管道,使得大量的资金去炒楼炒股买汽车买奢侈品买艺术品去了。
落井下石
当美国了解中国经济的软肋叫作制造业危机之后,借助我们2008年年底的投资拉动型经济的转变,通过石油战争把铁矿石、农产品等等一起拉起来。2010年我们总共进口了1352亿美元的石油,这是5年前的4倍。2010年我们总共进口了794亿美元的铁矿石,比5年前又是增长了4倍。最恐惧的是,2010年我们进口
的农产品总值超过1000亿美元,这是5年以前的13倍,平均我们每一个老百姓每一天要向国外购买1.38元的进口粮食。也就是说,在投资拉动情况下,占了太多的农地,结果,使得中国慢慢成为全世界很可能是最大的粮食进口国。这三项叫一般贸易项,就这三项,使得一般贸易逆差变成460亿美元。像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它所做的是加工贸易,推出4万亿之前的中国经济是加工贸易型经济。比如说从国外进口100元钱的原材料,加工之后以120元出口卖给别人。这种加工费虽然不高,但是也可以生存,因此就会有20元钱的贸易顺差,所以我们中国每年都会有贸易盈余。
但是今天,这个石油战争本身已经不是拉抬石油价格这么简单了,而是拉抬石油价格之后跟着拉升有色金属、铁矿石、农药甚至天然橡胶。由于我们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因此大量的宝贵的和美元外汇,拱手让人流出中国,流到欧美各国的手中,而铜、石油这些涨价的结果,使得中国制造业危机更恶化,因为利润更低甚至都变成负的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楼市如此之火爆,为什么艺术品如此之火爆,甚至茅台酒也火爆,这一切就是石油战争的结果。
到底是谁决定石油价格,你以为是欧佩克产油国吗?俄罗斯吗?错了,是华尔街。铁矿石价格基本上是由波罗的海的运费指数和石油价格共同决定的,其他的有色金属基本上也和石油价格挂钩,这所有价格是国际金融炒家所主导的,国际金融炒家和欧美各国之间关系是你不可想象的。每一次价格上涨,都能够或多或少地看到各国的身影朦朦胧胧地在这个国际金融炒家背后,指挥他们炒作。他们对付中国就要用成本大战,也就是说在我们中国制造业极其困难的情况之下,通过石油战争拉抬所有大宗物资价格,进一步打击中国制造业。而且我们的投资拉动型经济需要进口大量原材料,结果,让大量宝贵美元外汇流出去。今年第一季度开始产生的贸易赤字是一个警告,因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开始了。
O(∩_∩)O
地球上的能源还够我们开多少年?有统计吗?包括煤、天然气、石油、等等。
2010年4月13日发改委决定上调油价,早上7时49分,青海玉树7.1级地震。
2010年10月25日发改委宣布,10月26日零时起上调油价。同一天,印尼苏门答腊岛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2010年12月22日发改委再次上调油价,日本发生7.4级地震。
2011年2月20日发改委再次上调油价,新西兰发生6.5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发改委再次上调油价,日本发生9.0级地震,
2011年4月7日零点上调油价,晚上日本再次发生7.4级地震。
2012年2月8日发改委再次上调油价,汶川都江堰交界发生3.7级地震。
2012年3月19日发改委再次上调油价,墨西哥发生7.6级地震。
只能说巧合得太神奇了
有谁知道2011年的大事呢?
一、石油
尽管地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蕴藏量不可能十分准确地估算出来,但据石油专家们的粗略估计:人类自13年至19年间向地球索取了大约5000亿—8000亿桶石油,占当时探明储量的85%。自那时以后,新发现的油田几乎使储量翻了一番。法国专家贾内西尼认为,“就目前已知的石油储量,这个数字约为1万亿桶,够人类消费36—40年(按目前的石油消费速度计算)”。除了这1万亿桶以外,有待发现的石油大约也有1万亿桶。这就是说,地下总共还有2万亿桶石油可供开利用,可供人类消费近80年。
联合国国际能源局指出,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开到2020年不会有任何问题。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认为,就目前探明的储量来看,即使再开70年也不会到达底线。随着新油田的发现和勘探及开技术的提高,人类使用石油的时间可能还会延长。
二、煤与天然气:天然气65年,煤169年
原油价格走势的波动周期及特点?
2010年12月
1、美国在12月--2011年8月期间不断大幅加息。债券投资者巨亏,很多国家外汇储备亏损超过30%;
2、中国和日本,韩国,越南关系会越来越紧张。但不会真正交战。
2011年1月
1、美国在11月--1月期间攻打伊朗,并引发世界通胀;
2、石油价格在美国、以色列攻击伊朗以后一飞冲天,可能突破150美元。
3、世界粮食价格大涨,和食物有关的产品价格都会上涨。很多贫困国家因为粮食短缺而陷入混乱;
4、人民币在2011年初开始明显下跌;
5、2011年中国股市大幅下跌,2011年最低可能下探1000点;
2011年3月
1、中国房价开始下跌,并于2011年6月以后加速下跌,2011年下半年下跌幅度超过30%(按最高点计算)。房价将持续进入下跌通道;
2011年5月
1、欧元下跌在2011年中期达到最高,欧元对美元汇率必定破1;
2、中国2011年中期出口大幅下滑,出口企业大量倒闭,出现大量失业;
3、香港在2011年5---8月被迫放弃联动汇率,港币大幅下跌;
4、中国在2011年5月以后出现外汇短缺;
5、2011年中旬左右矿石,各种金属价格暴跌(澳元将大跌);
当发生以下现象的时候,就是国际资本的明显总攻信号:
1,攻打伊朗;
2,攻击欧元;
3,唱衰新兴国家;
根据上面分析,大胆推测国际资本大概攻击的时间如下:
1、2010年11月-1月,国际资金首先攻击欧元。
2、2010年12月--1月,攻击巴西
3、2011年1-4月,攻击东盟和韩国
4、2011年3-6月,攻击中国大陆
5、2011年4--7月,攻击香港
6、2011年6--8月,攻击日本
7、2011年最后攻击 澳大利亚和苏联,欧佩克等型国家。
与短期原油市场扑朔迷离的价格波动相比,市场可能更为关心原油价格的中期走势。原油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能源,其价格在中期内的持续波动可能将对经济增长造成较大影响。从经济体中的供给方面看,油价的上涨将会引起生产成本的上升与产出的减少,进而导致经济衰退;从经济体中的需求方面看,油价的持续上涨将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社会总需求减少,在工资刚性的约束下,劳动力需求也会减少,经济将受到较大影响。美国经济学家汉密尔顿(JamesD.Hamilton)对原油价格变化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研究表明,油价的过度波动会扰乱家庭与企业的支出项目,从而对经济增长形成负面影响。
考虑到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作为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其一方面反映了经济总体性、全局性的发展趋势,是经济中各方面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又会对经济中各个具体的方面形成重要的影响和约束。国际原油市场作为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跃程度必然也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和约束。在经济进入上升周期时,原油需求逐步增加,消费不断扩大,原油价格将会逐步攀升;当经济进入衰退周期时,需求萎靡消费减缓,原油价格也会出现回落。因此,尽管一方面油价的波动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另一方面经济周期的循环却也会对原油市场形成约束,影响油价的发展趋势。
(二)经济周期循环与原油价格调整的规律解析
我们可以将全球经济自1983年起至今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五个经济周期,其中包括四个较为完整的周期:1983—1988年左右、1989—1996年左右、19—1999年左右、2000—2007年左右。在每一个周期中,全球经济由前一个周期中的高峰开始滑落,在触底之后又逐步恢复,由衰退走向繁荣。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第五个周期中。
由图5可以看出,在前四个完整的周期中,原油价格的变化与经济周期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每一轮经济的复苏与增长都带动原油价格的上涨,而每一轮经济的衰退又导致油价的下跌。在当前所处的经济周期,这一关系更为明显: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深陷衰退,进入下行周期,原油价格也急剧下跌,纽约商品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由2007年末的93.9美元,桶跌至2008年底的41.8美元/桶,跌幅达55.5%。
此外,全球原油消费大国个体的经济周期对原油价格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以美国为例,2003年以来,伴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纽约商品WTI原油期货价格也持续震荡走高。在增长周期中的几次经济快速上升阶段,原油价格也随之急速上涨。2007—2008年美国经济结束增长周期,进入下行周期。虽然受市场预期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原油价格一度冲高至145美元/桶,但在经历了短期的震荡之后,原油价格最终受到经济周期的约束,开始急速下跌。2008年底WTI原油期货价格跌至58.7美元/桶,跌幅达59.5%。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企稳,美国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原油价格也随之回暖。2009年第3季度美国GDP季环比年率为2.8%,接近危机前经济增长水平,原油价格也回复至70—80美元/桶区间,与2007年第2、3季度基本持平。
(三)复苏周期的来临与原油市场的中期走向
在经历了2007—2008年的下行周期之后,2009年全球经济恶化趋势减缓,并逐渐走出衰退泥潭。2010年初以来,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急剧震荡,但整体来看全球经济的复苏趋势仍未扭转。根据IMF的预测,全球经济将在经历了2009年1.06%的收缩之后进入复苏周期,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全球经济将分别增长3.10%、4.19%、4.56%和4.54%。在经济复苏周期,全球经济将逐步回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能源市场需求逐步上扬,投资增加,生产扩大,原油的开和提炼也将大幅增长。从中期看,伴随着经济由复苏走向繁荣,国际原油价格也将再攀新高,国际原油价格140美元/桶的关口也许会再次突破。
四、国际原油市场价格走势对我国的启示
自19年我国原油定价与国际接轨以来,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之间仅为一种单向价格影响机制:国内油价被动接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进口大幅增长,国际原油市场的剧烈波动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逐步提升。一方面,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增加我国外汇支出,影响贸易盈余,同时还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推动物价指数升高。另一方面,国际油价的大幅下降有可能对我国石油行业形成较大冲击,前期大量购买原油的企业可能会因为价格下降而遭受巨额的账面损失,而石油开企业也会因为国际油价对国内油价的影响而盈利受损,并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其他部门,给国民经济运行造成较大风险。因此,我国应根据国际原油市场的长、中、短期的阶段特征与发展趋势,取措施预防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可能形成的各种冲击,维护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从长期看,可耗竭模型对国际原油市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国石油开发企业应不断壮大实力,坚持“走出去”,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努力避免在未来原油紧缺睛况出现后受制于人。与此同时,我国还应大力推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寻找适宜的石油替代品,减轻未来能源瓶颈对经济增长的压力,在未来全球能源竞争中取得主动优势。
从中期看,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改变了全球经济的运行周期。在经历了持续的衰退之后,全球经济渐进复苏,但危机的持续影响尚未结束,主权债务、银行资产等各种风险仍未消除。受经济周期因素影响,原油价格处于一种中期调整阶段,难以实现有力的价格突破。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一阶段,消化金融危机前后国际原油市场剧烈震荡对国内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抓住机会、预先布局,为未来经济周期转变、原油价格出现明显趋势做好准备。
从短期看,考虑到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的影响,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国内外油价联动机制,逐步改变被动接受国外油价变动的影响,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维护我国的利益诉求。此外,我国也应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国内期货市场建设,借鉴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有益经验,推出各种原油期货品种,形成合理的原油价格形成机制,避免油价的剧烈波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